3月20日,江夏組織100余名綜合執法隊員,依法拆除金口鎮姚村青鄭高速旁的違法建筑,并啟用該區城管局購進的全市城管系統首臺高配置多功能指揮車。該車可實現現場監督違法建設的拆除過程,實現“陽光拆違”。(記者萬多 通訊員李元姣攝影報道)
楚天金報訊 文/本報記者彭嵐 通訊員葉火生 朱瀅 宋宏雷 圖/本報記者萬多 曹大鵬
只為多賺拆房錢,千方百計造違建。在很多違建案例中,違建房主大多都是“種”房等拆,以此牟利。為了達到增面積的目的,不少違建者真可謂挖空心思與查違、控違人員“斗法”,各種千奇百怪的違建房也讓人哭笑不得。
村里流行“鐵皮速成房”
昨天(3月20日)上午9時許,在后湖街岱山村,記者第一次看到“拆違現場不見磚,拆除工具不用鏟”的拆違執法現場。
記者看到,被拆除的鐵皮房骨架大多為廢舊角鋼,鐵皮用鉚釘與角鋼連接。而鐵皮房的中間隔層也僅僅是一層薄薄的“竹模板”。更奇怪的是,有一處鐵皮房像“包湯圓”一樣,把原來的磚瓦老房圍在了當中?,F場拆違民工不用敲打,只拿電鉆對著鐵皮上的螺釘轉幾下,一大塊原本做墻的鐵皮就打著卷地剝落下來。
后湖街城管中隊負責人介紹,今年街道加大了違建巡控力度,嚴控各進村路口,防止磚沙石料進入,村民想做違建,已無法像過去一樣明著用翻斗車進料,于是便棄用磚瓦,改用鐵皮。鐵皮可在工廠切割好,直接放進面包車里,“埋伏”進村,加工人員在現場組裝,一間40余平方米的鐵皮房,幾個小時就能有個模樣,比磚瓦蓋房更快。
據執法人員介紹,今年以來,他們已拆除此類違建近40處,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。
違建新房煙熏扮舊房
喬遷新居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,但偏有人要把新房變成舊房。在丹水池街的查違巡查中,城管人員發現了幾處突然冒出來的舊房子。但由于墻面是舊磚瓦的樣子,查違隊員也心存疑惑。經過細心調查比對,最后執法隊員恍然大悟:舊房子其實是新修的違建,只不過是用舊磚瓦蓋起的,外觀很有迷惑性。
據江岸區城管負責人介紹,該區執法隊員在巡查中發現了好幾起類似新違建扮舊房的案例。這些違建房面積不大,往往是連夜搶建,不待內部粉刷,違建者就開始對房屋外墻進行“化妝整形”。不但房屋主體建材大多為舊磚、舊瓦、舊瓷磚,更有甚者,還在外墻墻面采取貼青苔、用煙進行熏烤、涂鴉等方式,以圖混淆建筑物的建筑年限,達到掩人耳目的目的。今年以來,丹水池街就拆掉了4處這樣的“整形房”。
自裝攝像頭“反偵查”
為了躲避城管,違建者還用上了高科技。一名從事違建巡查多年的城管隊員告訴記者,前不久接到一個投訴,稱江岸區黃河村里有違建。執法隊員接投訴趕到現場,卻只看到磚沙石料堆滿地,施工人員卻一個沒有。詢問周邊居民,也是佯作茫然,均稱不知道是誰在蓋房子。當執法隊員離開現場,舉報卻又緊隨而來,稱違建者還在趕工。但當執法隊員再次趕到現場時,卻仍然未見違建者蹤影。如此反復,執法隊員不禁起疑,從其他中隊調來“新面孔”進行蹲守,最終才將違建人捕個正著。
后經知情人透露,才得知違建者在村灣的重要道口安裝了攝像頭進行“反偵查”,一旦發現巡查隊員的身影,施工者便作鳥獸散。巡查人員一離開又馬上開始施工。
執法人員斗智斗勇有奇招
武漢市查違辦負責人昨日表示,今年以來組織的拆除行動中,有不少都是小體量違建,“面積不大,花樣蠻多”。經過幾番“斗法”,江岸區拆違專班的隊員積累了一些經驗:“修違建,最終目的是要增面積。我們對轄區內的房屋結構、布局、面積心里有數,有任何變動就能及時發現。就算擺了‘迷魂陣’,也能被發現。”而武昌區楊園街的辦法更直接:在社區里設置“暗哨”,隨時通報社區內的違建苗頭,及時處置,頗有效果。
今年,違法建設被列為武漢市“治庸問責、優化發展環境”著力破解的“十個突出問題”之一。武漢市城管局長干小明承諾:本月開始,將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武漢拆違春季風暴,計劃拆除100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筑。城管部門同時公布舉報電話027-82712345,發動群眾參與查違。